我们之前讲过明代嫔妃殉葬制度,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官方废除。很多人就想知道,既然嫔妃能殉葬,那明朝的皇后需要殉葬吗?
皇后不必殉葬,都是妃嫔殉葬。明太祖朱元璋次子秦愍王朱棡死后,以两位王妃殉葬,从此大明朝殉葬制度开始盛行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明太祖朱元璋崩,葬于孝陵。《后妃传》记载:“太祖崩,宫人多从死者”,《明朝小史》卷三亦载,朱元璋死后,“伺候宫人尽数殉葬者”。46个妃嫔,宫女与朱元璋一同葬于孝陵,其中38人在治丧期间勒令自死。从此之后,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将其改造成一套制度,制造了大量的人间悲剧。一般被殉葬者多是宫内的弱势群体,皇后自然不在此列。而且很多皇后都是太子的母亲,哪有儿子当了皇帝把母亲给殉葬的。
明代嫔妃殉葬
朱高炽5妃嫔陪葬
根据《明宣宗实录》记载:贵妃郭氏,谥恭肃;淑妃王氏,谥贞惠;丽妃王氏,谥惠安;顺妃谭氏,谥恭氏;这其中的贵妃郭氏是一种特殊的身份,在所见的明代皇帝殉葬宫人中,地位不高。明朝的沈德符《万历野获记》记载:“贵妃所出之处是滕怀王、梁庄王、卫恭王三处,在例中是不恰当的。岂衔上恩,自裁以来自天堂耶!表明郭贵妃是自愿殉葬,但也不能排除宫廷争斗的结果。明仁宗朱高炽只在位一年,临死前还下一道命令:“朕既临御日浅,恩泽未浃于民,不忍重劳,山陵制度务从俭约。”就算是这样,还是有5名嫔妃被殉葬。
朱瞻基10位妃嫔殉葬
据《后妃传》记载:“正统八月份,追赠皇太子惠妃何氏为贵妃,谥端静;封纯静;吴氏为惠妃,谥贞顺;焦氏为淑妃,谥庄静;曹氏为敬妃,谥庄静;徐氏为顺妃,谥庄静;孝敬;诸氏为淑妃,谥贞静;李氏为充妃,谥恭顺;何氏为皇后,谥肃静。…盖宣宗殉葬宫妃。那十个妃嫔,比其他很多同样被殉葬连名姓都没留下的多少也算幸运了。
丧礼的后妃、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绞死,然后装进棺葬。殉国之时,其状甚惨烈。《朝鲜李朝世宗实录》记载,明成祖朱棣葬的宫女三十余人,都是在太监的监视下上吊自尽,现场“哭声震堂”,一个拒绝死去的妃子牵着乳母的手,连呼“娘,吾去!"话音未落,就"旁有宦者去床",当场被活活勒死。十年后,金黑等朝鲜女仆返回朝鲜,朝鲜史官就把她们亲眼看到的记载下来,也就是《实录》中的这一段。
被殉葬的妃嫔,往往都是宫廷中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,10个宫妃为明宣宗下葬,其中有一名宫人叫郭爱,进宫不到一月,就被迫做殉葬者。后妃传记《明史·后妃传》:“郭嫔,名爱,字善理,凤阳人。贤而有文,入宫二旬而卒。自知死期,书楚声以自哀。词曰:‘修短有数兮,不足较也。生而如梦兮,死则觉也。先吾亲而归兮,惭予之失孝也。心而不能已兮,是则可悼也。”天才郭爱临终前留给世人的是楚辞,一个字血的流泪,哀叹命运的捉弄,更是以吃人为食的人殉制度,揭下封建帝王伪善的面具。
明朝郡王殉葬
时间殉葬者不只出现在皇帝的葬礼上,还经常出现在王葬上的人殉葬,在正史记载中可以窥见一斑。“明史·诸王传”记载:
洪武二十八年(13[文]95年),秦昭王之[章]子“王妃殉葬”。
唐靖王朱琼烃病逝,[来]“皇妃高氏未册,自[自]经以殉葬品,下诏封[历]为皇后”。
1430年,宣德五[史]年,蜀靖王朱友诛杀[大]了他的皇妃李,侍姬[全]黄都是从死里殉葬的[网]。
三年(1438年)[文],卫恭王朱瞻时,“[章]妃杨氏殉葬者,葬于[来]贞烈”。
四年(1439年)[自],越靖王朱瞻后,“[历]妃吴氏殉葬品,葬于[史]贞惠”。
四年(1439年)[大],周宪王朱有病逝。[全]因为朱有生前曾上奏[网]折说:“身后要俭约[文],要省民力”,因此[章],明英宗下旨“妃,[来]以下不必说死,年幼[自]的父母都不在身边”[历]。谁的旨意未到,就[史]是“妃巩氏、施氏、[大]欧氏、陈氏、张氏、[全]韩氏、李氏都死了,[网]都葬在这里。”
此外,考古发掘还可以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。2006年初,湖北钟祥荆州靖王墓考古发掘队在清理该墓东、西两耳室的过程中,发现6件腐朽的棺材,证明除王妃外,还有六位女性葬身。
因此,我们也可以想[文]象,正史记载下来的[章]应当只是少数,或许[来]仅涉及皇妃和部分名[自]分的女子,但没有记[历]载的却是大部分,当[史]时的王葬仪式中有很[大]多女子殉葬,而且这[全]些女子根本就没有被[网]记载的资格,做无名[文]的冤魂陪在地下的皇[章]帝。
在上皇“妃,夫人不[来]必从死,年少有亲者[自]遣归”的圣旨中,我[历]们也可以看到,诸王[史]死后,随著女皇的下[大]葬,她的下葬已成为[全]惯例。对此,正史里[网]也有另一条支持:
景泰八年(一四五七年),英宗复辟,景泰帝废黜了景泰帝,不久就发生了暴亡。根据本末明史记载:“王,祭葬礼悉如亲王,加封之”。唐氏等妃嫔为了自尽而殉葬。"景泰帝以王礼入葬,所有的妃子都被英宗逼死,《明史》说,“景帝以王礼为葬品,而妃嫔则被英宗逼死。可以看出诸王的死人殉葬品几乎是定制的。
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